童眼看中国、小手绘宏“兔”——2023年“欢乐春节”儿童绘画比赛在莫斯科举行******
中新网莫斯科1月18日电 (记者 田冰)中国驻莫斯科旅游办事处17日在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举办2023“欢乐春节”“童眼看中国”儿童绘画比赛颁奖典礼。
一月的莫斯科一片白雪茫茫,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门口悬挂着象征喜庆的春节红灯笼,放眼望去仿佛是童话中的雪屋。这是自疫情以来在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首次举办线下活动,大厅里灯火辉煌,喜庆的中国民乐衬托出一片祥和。活动现场的电子屏上滚动播放着所有参赛作品,大厅里展示着最终进入决赛的20幅优秀作品。俄罗斯的“小画家”们各显身手,从中国民俗风情到远古神兽、从人物画像到亭台楼阁,有醉人风景,也有可爱熊猫,内容丰富多彩、笔法不拘一格。别具匠心的创意,挥洒自如的创作,色彩鲜艳,生动有趣,充分展示了俄罗斯孩子们对中国的丰富想象力和对和平幸福生活的热爱。
参赛儿童阿尔秋木的家长在看过画展后表示:“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我从没有想过我孩子的作品,可以像真正的画家作品一样被装裱起来,放到这么漂亮的大厅里进行展示。为力求画出最真实的中国,我的孩子认真查找了关于中国的资料来进行研究和创作,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参与和学习了中国文化。这次活动让我们不仅收获了荣誉,更重要的是了解到了新的文化知识,感谢这次活动给了孩子一个接触中国的机会,我相信他会继续保持这份对中国的好奇和关注。”
中国驻莫斯科旅游办主任王睿在致辞中对积极参与本次活动的所有人员表示感谢。她表示,参赛的孩子们用独特的视角,通过手中小小画笔描绘出对中国的无限畅想,童真童趣跃然纸上,充分表达了他们对中国的热爱和向往。中俄两国人民友谊源远流长,她勉励孩子们继续努力,为中俄友谊勾勒出新的图景,中国驻莫斯科旅游办将继续深入加强同俄罗斯文化和旅游界合作,不断推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活动。
本次活动还邀请了俄罗斯科学院中国与现代亚洲研究所研究员、画家安娜·冬青国女士现场教学中国国画。孩子们兴致盎然,跃跃欲试,兴高采烈地跟自己的新作品合影留念。
本次绘画比赛通过中国驻莫斯科旅游办社交媒体面向全俄发起网络征集,共收到来自莫斯科市、莫斯科州、圣彼得堡、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新切博克萨尔斯克、雷宾斯克、伊热夫斯克、阿斯特拉罕等城市的200余幅作品。比赛设7岁-10岁和11岁-14岁两个年龄组,由评委遴选出每个组别的一、二、三等奖。所有参赛作品均在旅游办社交媒体和网站上进行线上展出,参赛选手均获得中国驻莫旅游办印发的纪念证书以资鼓励。(完)
戏曲艺术焕发新的魅力和风采(2)******
戏曲艺术来自民间、成长于民间,生动展现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理想,以人民性为厚重底色,涵养着中国人共同的精神家园。戏曲在艺术形式、思想内容、表达手法上都具有鲜明特色。作为在中国社会流传千载、广泛普及的文化载体,戏曲在赓续文脉、弘扬传统文化上的作用尤为突出,具有显著的传承性特征。
正是缘于中华文化源源不断的滋养,戏曲艺术才能卓然屹立于世界民族艺术之林,璀璨夺目。而今,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需要戏曲艺术进一步扎根中国大地,萃取传统文化精华,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夯实戏曲创新创造的文化根脉。
近来,国家深化高等教育学科专业体系改革,艺术学门类专业目录调整中的一大亮点是把戏曲与曲艺等传统艺术门类与一级学科并列,这在戏曲艺术发展史和戏曲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抓住契机,加快中国戏曲学派建设发展,拓展、丰富和完善戏曲艺术知识体系,用我们自己的语言将戏曲内涵总结好梳理好,将其中蕴含的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提炼好展示好。强调戏曲艺术的文化根脉和民族特性,不是故步自封、盲目排外,而是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让戏曲在世界文学艺术领域更好彰显中国气派、中国风范。
立足艺术特质,推进守正创新
戏曲艺术包容万端、自成体系、雅俗共赏,是我国传统艺术的典范。研究和发展戏曲艺术,要立足艺术本体,探寻戏曲之所以成为戏曲的内在规定性,进而以守正创新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戏曲艺术焕发新的魅力和风采。
戏曲艺术合歌舞、说唱、滑稽戏于一处,熔诗歌、音乐、舞蹈、美术等于一炉,集唱、念、做、打于一身,汇时间艺术、空间艺术于一体,建立起以舞台表演为核心的复合演剧体系,在世界三大戏剧体系中综合程度最高。戏曲艺术反映生活的基本手法,最主要、最突出的在于虚拟性,对舞台时空的处理简洁灵动,极力追求神似而不一味追求形似,极大增强了艺术内涵和感染力,形成了具有中国人审美特性的舞台艺术风格。高度的程式性是戏曲艺术又一个显著特质,它是反映生活的具体化表现形式,将生活动作加以合理的抽象概括,赋予舞台表演规范化的格式,并由此延展至其他各个方面,经过长期艺术实践发展为约定俗成的基本规制。